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答案网课视频

点这里查询各专业24复试25初试考研资料
  •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+郭庆光传播学教程+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+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教材+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

  •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班潘飞老师主讲网授视频课程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配套题库【考研真题(部分视频讲解)+章节题库】

  • [全套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全套资料【笔记+题库+视频】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【教材精讲+考研真题解析】讲义与视频课程【20小时高清视频】

  • [视频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真题精讲班

  • [视频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精讲班【教材精讲】

  • 【全2册】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教材+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(新修版)

  • 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(新修版)

  • 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一对一辅导


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(视频讲解)

一、概念题

1第三者效果(The third-person effect)(北大2019年研;浙传2019年研;四川大学2019年研;人大2019年研;上外2019年研;重庆大学2018年研;中国地大2017年研;暨南大学2016年研;中传2015年研;南京大学2013年研;华南理工2013年研;清华大学2012年研)

答:第三者效果是指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,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,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,而是发生在“他者”身上。作为这种感知定势的“第三者效果”,意味着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:倾向于“高估”媒介传播对他者的影响而“低估”对自己的影响。“第三者效果”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。追求“第三者效果”的说服性传播,定位的致效人群并不是作为内容对象的“表面受众”,而是与他们相关的“第三者”。“第三者效果”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。在许多时候,对大众传播内容产生实质性反应的,往往不是“表面受众”而是他们的相关者。

2“迷因”(中传2019年研;四川大学2019年研)

答:“迷因”(meme)是英国学者理查德·道金斯仿造“基因”(gene)一词而创造的词语,其含义约等于“文化的基因”。“迷因”可被视为文化变迁的基本单位,人们可以通过对特定文化中的典型行为有意或无意的模仿,来实现对这种文化的传承与革新。“迷因”在社交媒体中十分常见,当新的观点、思想和生活方式刚刚出现却并未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时候,基于行为模仿的“迷因”机制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,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动观念的进步。“冰桶挑战”“METOO运动”等都属于网络“迷因”。

3媒介环境学派(南京师大2017年研)

答:媒介环境学派是与经验学派、批判学派鼎立的第三学派。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媒介作为一种环境结构,制约着我们的感觉、思维和表达方式,代表人物有:伊尼斯、麦克卢汉、尼尔·波兹曼。伊尼斯最早提出“媒介偏向论”,麦克卢汉受伊尼斯的影响,提出了“媒介即讯息”“媒介即人的延伸”“冷热媒介”“地球村”等一系列观点;尼尔·波兹曼吸收了麦克卢汉的思想,又受到《圣经》的启发,提出了“媒介即隐喻”的观点,并著有“媒介批评三部曲”:《童年的消逝》《娱乐至死》《技术垄断——文化向技术投降》。

4诺利·纽曼(中传2015年研)

答:诺利·纽曼是德国政治学家,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纽曼与丈夫共同创建了德国顶尖的民意调查研究所——阿伦斯巴赫研究所。这是德国第一家民意调查研究所,至今在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,尤其著名的是其对于德国大选的预测。此外,她还建立了美因茨大学的大众传播学院,被学界称为“民意测验学的伟大女性”。纽曼提出的最重要的传播学理论是“沉默的螺旋”,考查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。她认为:通过大众传媒强调后的意见由于具有传播的公开性和广泛性,易被当作“多数”或“优势”意见认知,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和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“劣势意见的沉默”和“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”的螺旋式扩展过程,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“多数意见”——舆论的诞生。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: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查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社会心理分析领域,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,这是传统舆论学所忽视的。

5内容分析法(上海财大2019年研;河南大学2019年研;安徽师大2019年研;南京大学2017年研;上海理工2017年研;湘潭大学2016年研;中传2014年研;复旦大学2013年研)

答:内容分析法(Content Analysis)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、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,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,由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引入传播学,从而提出了他对传播基本过程和结构的认识。其特点有:①客观性(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,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得出相同结论);②系统性(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,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);③普遍性(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、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,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,而非纯粹的“描述性”信息)。量化表示方法:出现的有无;出现的频度;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;传播的强度。内容分析的基本过程是“确定课题→选定对象→实施调查→整理分析→提出结论”。

6认知偏差(中山大学2018年研)

答: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知觉自身、他人或外部环境时,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。认知偏差的典型表现有显著性偏差、生动性偏差等。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、晕轮效应、首因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,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所致。

  •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+郭庆光传播学教程+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+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教材+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

  •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班潘飞老师主讲网授视频课程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配套题库【考研真题(部分视频讲解)+章节题库】

  • [全套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全套资料【笔记+题库+视频】

  • [电子书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【教材精讲+考研真题解析】讲义与视频课程【20小时高清视频】

  • [视频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真题精讲班

  • [视频]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精讲班【教材精讲】

  • 【全2册】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教材+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(新修版)

  • 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(第2版)笔记和课后习题(含考研真题)详解(新修版)

  • 郭庆光《传播学教程》一对一辅导


点这里查询各专业24复试25初试考研资料

网友留言(0 条)

发表评论